【教育援青】“组团式”援青 让格桑花开遍祖国大地
2022-03-16 14:40:36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对口支援青海省涉藏地区的战略部署。随后,34个中央国家机关,17家中央企业开始对口援青,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江苏六省市分别对口支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援青作为对口援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志”“智”双扶和“输”“造”血并重的特点,逐渐成为各支援帮扶省市的重点工作,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批又一批的援青教育工作者与当地教师并肩战斗,在青藏高原用汗水浇灌着美丽的格桑花。

从“单兵作战”到教育“组团式”援青的蜕变

12年来,6个援青省市紧贴青海所需,在教育帮扶方面从最初的主要投入资金到后来的“既给钱又给人”,发展到现在的“组团式”援青,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帮扶内容,“组团式”教育帮扶已经成为教育援青的主要方式。截至2021年底,6个对口支援省市有200多名各级各类援青教师工作在雪域高原,他们或突出团队优势、以教学成效服人,或勤勉敬业、以高尚精神感人,或不遗余力、以先进理念育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异地班”让格桑花开遍祖国大地。2018年9月,第二届“玉树班”学员索南拉毛来到四川广元,开始了3年的异地求学生涯。和拉毛一样在异地就读的涉藏州县学子不在少数。在教育部和相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异地高中班走进了10个省市的17所学校,目前在校生已超过4000人。2010年,因玉树“4·14”地震首开异地办班先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在异地办班数量最多,对口支援玉树的北京市先后投入2亿多元支持玉树高中生异地办班“千人计划”,资助建档立卡家庭贫困高中生免费就读。“异地班”让大量民族地区学子的思想观念、学成绩和民族团结意识都有了显著进步,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更好落实

“小组团”担当“大任务”。2021年3月,春寒料峭中,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高级中学迎来了山东省“组团式”教育援青的5位教师。他们不顾高原缺氧带来的气喘、头晕和乏力,第二天就站上讲台。教师们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青精神,毅然扛起“组团式”援青的重任。集体备课、集体教研、讲示范课、讲公开课是标准配置;打造班主任沙龙、创设示范班会、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把山东经验倾囊相授。同时,他们修订了学校教学评价方案和岗位聘任方案,大大激发了学校的活力,调动了教师的积极,“组团式”援青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组团式”教育援青不仅在基础教育领域,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处处都有援青团队的身影。浙江省紧盯海西州产业发展需求,协调省内9所重点中高职院校开展“9+1”组团式帮扶,结对院校分别根据对口帮扶专业个化需求清单派出专家队伍,赴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点对点帮扶医学、汽车维修、经济管理、机电等学科专业,为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打造“地方班”的响亮名片。基础教育相对落后是青海涉藏州县教育普遍存在的情况,黄南州也不例外。天津市每年都要选派援青教师到黄南,碍于数量有限且力量分散,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天津援青教育团队最终将有限的力量集中,重点打造1—2所学校,进而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在天津援青指挥部的支持下,2021年秋季开始,黄南州中学初高中和州民族高级中学起始年级创建了天津班。天津班顺利开班后,一些在西宁的黄南学生纷纷转回州上。

海西州的“浙江班”“杭州班”在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班级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推出“告诫单”制度和“高原千里马”学生自我管理项目,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让海西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固本培基引领内涵式发展。2021年10月,在青海大学担任校长8年多的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返回清华大学。自2001年起,清华大学先后派出4批知名学者担任青海大学校长。至今,援青高校已经形成了清华大学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的“多对一”组团模式。支援高校群策群力,选派一大批专家教授到青海高校学院任职,他们在学校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位于青南地区的玉树州、果洛州均海拔42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寒气候。恶劣的自然条件阻挡了很多人来此工作生活的脚步,却挡不住援青干部人才。自2010年起,来自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和北京、上海的援青干部便和玉树、果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教育援青工作中投入力量,奔赴偏远一线,破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难题,调动各种资源为当地教育补短板、强弱项,如今玉树州和果洛州全部通过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

重视教研乐为师者之师。有学上了,还要上好学,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范围更快速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自北京的教育援青团队最终把重点放在了改进教研、提升教师素质上。在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援青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学情调研,牵头制定《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人才成长计划》,定人定学科地开展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援青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师基本功方面进行具体指导,通过开设示范课、听评课、磨课等活动,系统地培养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由培育优秀个人到培养优秀团队,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基本功硬、专业素质强的优秀教师人才队伍,直接帮助该校160余名年轻教师提升了教学能力。

引智借力让优质资源飞上雪域高原。教育援青不仅仅是援青干部人才的无私奉献,更有援青干部人才所在省市和单位的倾囊相助。为了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各援青教育团队积极搭建合作台,引入优势资源。上海援青团队深化果洛中学与上海市大同教育集团交流合作,每年分批次选派教师到果洛中学进行 点对点教研交流,提升果洛中学的教研能力。山东教育援青团队投入870万元援建资金,开展“远程智慧援教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海北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水。浙江省教育厅全力支持智力帮扶工作,结合海西需求,聚焦薄弱环节,举办全州高考综合改革、教育督导与教育事业统计培训班,极大提升了海西州本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天津市滨海新区组织10名教学名师分赴黄南州州直及四县市结对学校,深入开展教育交流活动,黄南州参与教师600余人次。

立足于青海教育内涵化建设,各援青团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掘身后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本地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为青海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援青为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推剂”

教育援青是在书记和党中央深切关怀下,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开展的重要援青帮扶行动。多年来援青教育人才与当地教育工作者一起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为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位推动教育援青,形成教育工作最大合力。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援青工作,于2011年、2013年、2018年、2021年先后4次召开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加强教育对口支援青海工作,为教育援青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各支援帮扶省市紧贴青海所需,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关键举措,探索新路子、强化新举措、搭建新台,始终保持高位推动、高水推进的态势。青海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机遇,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共同发展、携手提高的对口支援帮扶新格局,青海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聚焦重点难点和短板弱项,助力青海教育提质增速。援青部委、省市和单位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民生项目上,建成了一批对青海特别是农牧区教育改革创新、教学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提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项目。截至2021年上半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6省市共落实青海6州教育援助项目250余项,援助资金达12.7亿元。

实施组团式帮扶,增强青海教育发展内生动力。“组团式”教育援青团队始终把智力支援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持之以恒推动青海民族地区学校与省外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搭建学借鉴和往来交流通道。如今,各级各类学校成为高原最美丽的建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得到显著提高,受援地区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全省教育发展基础持续筑牢。

巩固教育援青成果,为乡村振兴作出教育贡献

2021年,青海省与全国一起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胜利,迈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在全国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教育对口援青要继续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教育贡献。

加大中央统筹力度,完善教育援青政策。为加大教育援青力度,利于后续选派“组团式”教育援青人才,宜从中央层面出台意见,统筹协调相关部委和省市学校,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援青工作。一是在援派教师的待遇方面,目前各对口支援省市援派政策由各省市自定,教师的选拔、援派年限、待遇政策等各不相同。为更好体现公,应进行统一。二是在援青教师选派上,相关部门应细化教师选拔要求,统一选派标准,持续提高援派教师质量。三是紧贴援青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在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度倾斜,让援青教师能全身心投入援青工作。

明确教育援青方式,充分发挥组团优势。实践证明,“组团式”教育援青优势明显,起到“1+1>2”的效果,先进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得以更好贯彻,有效提升受援地“造血”功能和内涵式发展。各“组团式”教育援青团队应努力探索有效模式,继续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年轻教师上下功夫,扎实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本土教师队伍。

加强服务管理,激发援青教师内生动力。为持续推进教育援青工作,青海省教育厅于2021年4月成立了援青办,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同时建立了教育援青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开展沟通协调,统筹指导市州教育援青,竭力保障援青工作有序开展。这些举措充分激发了援青教师的工作热情,必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身到教育援青事业中来。

当前正处于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阶段,“组团式”教育援青要切实做到与地方紧密配合,为青海尤其是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用脚踏实地的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让高原美丽的格桑花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作者:朱军强 胡希召)

关键词: 并肩战斗 青海所需 不遗余力 各具特色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朱元璋:定天下于一 和“天下一家”成为他建国的目标

相关新闻

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