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考核的发展要求
2022-03-15 13:52:48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必须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放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水与其考核评价体系密不可分,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体现出教育现代化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加快解决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面临的现实问题,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是高校助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考核的发展要求

教师素养,师德为先。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核心内容,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遵循。考核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前提和主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成果和思想状况的措施。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评价和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处理方面,是对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各种行为进行的综合评价。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表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风气深刻地影响高校发展态势。高校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和评价的主体,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要积极发现和应对师德师风考核中的现实问题,严把师德师风标准,建立完善的高校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师德师风也是教师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信念追求,是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撑。教师作为道德主体,师德师风考核关乎师德塑造过程中的规范遵守与素质标准评定,自觉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意识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能让教师找到自身行为的对照标准,规范自身言行,加快个化职业发展,最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高校整体教师队伍素质。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及考核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为目标,呈现出了服务“四个面向”,全方位、重改革、创环境的新特征以及复杂化、多样、国际化趋势。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同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也明确提出:“要强化考核,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师德考核,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改进师德考核方式方法,避免形式化、随意化。完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科学、实效。”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则进一步提出:“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和实效,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考核的重点与难点

新时代高校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全面细化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师德考核结果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实效,高校师德师风考核要把握以下重点与难点。

第一,优化考核程序。一是要健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考核评价监督约束机制。在考核环节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与式评议的作用。二是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流程。目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分为德、能、勤、绩、廉、作风六个方面,在考核流程中,除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外,还要使评价内容更加充实,体现出评价结果的差距。三是要着力破除重业务轻思想、重师能轻师德、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四是要提升教师对师德师风考核的重视程度,深化教师对师德师风新要求和考核内容的认知。

第二,完善评价指标。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考核的难点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师德师风内涵的界定一直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政策指导内容难以具体体现在考核量化标准中,对于各高校如何制定指标也难以形成明确的规定。二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无法直接细化为行为要求,因此,在评价中通常是以师德师风失范行为所指向内容为红线、底线,依据负面清单定结论;此外,不同学校和不同对象的考核指标存在差异,对师德师风问题质界定、程度区分、适用边界等存在模糊空间,目前大部分高校师德师风考核仍以综合评述为主,主观印象评价多,较少辅以对照多维度细化指标反映具体问题。三是高校不同类别人员的岗位质和要求存在差异,在师德师风考核时缺乏细分,难以真实反映不同教师岗位队伍建设的重点发展导向。四是师德师风评价考核专业评定团队建设仍在探索阶段。

第三,科学运用考核结果。高校对于师德师风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导向作用的发挥。因此,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的实际效果、教师的师德师风正向表现等,要与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互动关联。在奖励力度上,相比教学、科研奖励绩效,目前师德的专项奖励较少,奖励绩效也较小。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青年教师,在选人用人、评优晋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对于教师考核结果认定中的师德失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发现容易解决难的问题。对此,高校要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做好师德师风考核,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在高校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优化师德师风考核,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高校应当将做好师德师风考核与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相结合,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具体而言,要从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内容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探索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的方式方法,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拓展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及时转化运用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

1.形成教育、考核、效能相统一的长效治理链条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从规范伦理学的视角来看,高校要通过规则、规范、管理、约束的方式进行师德师风建设,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俗和内心道德信念,最终达到社会调控和对教师行为的规范。从尊重教师个人层面而言,要从美德伦理教育理念出发,培养和鼓励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与积极。因此,新时代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应从简单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式的师德师风培养模式,将高校道德教育与教师个体道德修养相结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制度完善和过程重构,形成教育、考核、效能相统一的长效治理链条。

一是保障组织机构设置,设立分层级的考核工作小组。加大对师德师风考核过程的责任落实,重心下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学校职能部门、院系和个人,要在考核程序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和双向互动。同时注重深化党建引领,各级党组织参与,适当增设民主监督环节。

二是本着公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大调研核实力度,确保结果处理的效力。评估考核用事实讲话,多部门协同沟通核实。对于考核结果要适时反馈,与绩效、年度考核结果联动,教师对公示有异议的可以提出申诉。对于考核结果应该针对地组织培训教育环节,对业务能力强但师德师风表现有待提高的,应当结合业务专长,进行师德师风培养专业指导;对于师德师风表现优秀但业务能力不足的,也要与院系配合,给予一定的条件支持和发展机会。

三是进一步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结合”的长效机制。在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框架下,师德师风考核阶段化、年度常态化、专题化考核相结合,充分探讨可操作,进一步将师德师风考核工作纳入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

2.统筹类别细分与科学评定,在实践中丰富考核内容建设

在师德师风考核的内容方面,要积极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在坚持基本师德师风考核内容的同时,增加时效内容,根据现实问题不断调整优化评价考核指标,综合考量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既要统一基本标准,也要使评价指标适应学校整体发展节奏。

一是根据教师队伍类型和职能的划分,细分为不同的评价评估指标,侧重进行分类考核,体现个化服务内容,最终根据师德要求划分不同类别与层次,得出综合评定结果。

二是在指标制定方面,采取定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丰富考核内容,力求评价维度全面、要点突出,注重道德实践和社会现实结合,将考核体系划分为正面指标和失德失范负面清单两部分,并设定合理权重。

三是在考核执行方面,注重信息来源的全面,做到全视角考核。坚持考核主体的多样,实行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相结合,做到多元化考核;坚持考核时效的延展,做到过程考核;坚持考核结果有效,做到效能化考核。特别是对于考核中发现的苗头问题及时提醒、警示,提升考核的实际效力。

四是建立个人师德师风考核档案,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资料库,实现考核结果的数字化管理和资源整合,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发掘师德师风考核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

3.激发需求自觉与多元互动,在创新运用中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师德师风考核主体院系和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培养宣传教育到位,实现从被动参与到自觉主动参与的转变。教师要充分了解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的目的、内容、标准、原则、方法和意义。高校在宣传教育中要与党建相融合,发挥党员教师在考核中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教师成长全过程,激发道德追求。

二是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注重师德师风舆情监测与监督。除警示教育外,高校还要通过媒体进行师德师风正面宣传引导。注重对工作效果的凝练和总结,从创新、实效、典型等方面综合遴选,形成具有可示范、可辐射、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形成各类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全面提升的新局面。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师德失范的思想观念,减少行为上的失范发生,消除舆论不良影响。

三是带动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良互动。在师德师风考核中,尊重和维护教师个体的权利,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积极相互影响,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有机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作者:周宏武 余宙)

关键词: 建设工作 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提升国家 重要手段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我国高校国际胜任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相关新闻

热搜榜